
为深入贯彻落实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推进“课 程思政”教学改革和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4月29日,学校特邀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兼副院 长李梁教授做题为“关于课程思政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的专题讲座。党委书记刘青、党委副书记潘小非、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马涛、副校长胥万兵和全校科以上 干部、全体任课教师一起聆听了讲座。讲座由马涛主持。
李梁教授围绕“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思路”“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三个方面阐释了上海大学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的主要做法和成功经验。他从上海大学2014年筹划课程思政《大国方略》展开,讲述了上海大学以及上海诸多高校的思政课程改革和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与方法;在厘清“课 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关系问题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凝练核心课程,以思政课为核心引领课程思政教育;立足办学特色拓展通识课程思政内涵;立足学科优势挖 掘专业课程思政资源,明晰了“专业思政”的途径与方法。他认为,应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最终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
李梁教授结合上海大学不同学科进行“课 程思政”教学设计的具体案例,从“教育逻辑”“课程逻辑”“教学逻辑”三个方面,提出可操作性极强的课程思政建设路径。他认为,立德树人的任务涉及各个学 科、各种类型的课程体系,应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他强调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耦合效应,认为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实 践中,没有纯粹的课程内容,也不存在纯粹的教学方法,任何教学模式都是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耦合过程。应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他认为教育是一种 有目的的活动,学校应贯彻执行公民训练和意识形态训练的职责。
李梁教授认为,“课程思政”育人理念,就是强化“两 注重”教学模式创新,即注重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注重在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从“思政课程”转向“课程思政”,既牢牢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又充分发挥其他所有课程的育人价值,从战略高度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专业教育课三位一体的高校思想政治理 论教育课程体系,突出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融通,从而实现“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创造性转化。
本次讲座旨在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精神,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教师准确把握“课 程思政”的理念、路径和方法,为教师指点迷津,解疑释惑。讲座内容丰富、见解独到、思想深刻,为我校的“课程思政”建设打开了思路、拓展了视野。我校将在 吸收他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大力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努力形成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深度融合的育人格局。
消息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