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进一步教育引导广大教师坚决贯彻好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各项任务要求,共抗疫情、爱国力行,唱响爱国主义的主旋律,学校组织开展了2019-2020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时事政策网络学习。
按照校党委统一部署,本次时事政策学习由各二级党组织在3 月26日—4月3日期间组织具体实施,采用会前个人自学、会中集中学习、专题讨论发言等方式开展网络时事政策学习。学习资料丰富多样,理论分析文章体现理 论性,教育政策文件突出时代性,时政宣讲视频彰显亲和力。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李蓉、李晶分别到部分党组织进行主题宣讲。
各二级党组织认真开展集中学习,围绕不同专题组织深入讨论发言,激发思想碰撞,并结合学校实际,提出具有可操作性性的意见建议。
围绕“如何在教育教学、管理服务中坚定科学抗疫、爱国力行的使命担当”的讨论专题,各教职工纷纷标识要立足自身实际,坚持在具体工作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科学抗疫、爱国力行。
有教师认为中国抗“疫” 实践充分体现了祖国的强大和中国制度的优越性,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担当。有教师认为要以疫情中涌现的最美“逆行者”为榜样,同时应深入挖掘、广泛宣传我校师 生在防“疫”工作中的先进事例,树标杆、弘正气,讲好防“疫”故事,引导学生增强家国情怀,担当时代责任。有教师认为要与时俱进,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 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改革创新。有教师认为要自觉坚守岗位,无私奉献,多措并举促全运会备战。有教师认为要根据省教育厅相关规定,严格落实开校前准备工 作,增强团队凝聚力,守护好校园安全。有教师认为要动态把握学生思想状况,做好疫情期间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当好学生成长道路上的知心人和 引路人。
围绕“结合《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如何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的讨论专题,对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出建议。
立足课堂教学,强调要坚守主渠道,形成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育人合力。有教师指出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不断提升教育工作者的政治素养和爱国主义情怀。有教师指出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充实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手段,将抗“疫”故事融入思政课堂,同时挖掘专业课程中的育人要素,多措并举,形成合力,构建全校全员育人的“大思政”格局。
立足校园文化建设,强调要突出学校专业特色,创新活动内容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有教师指出要充分利用好“校史馆”“体育史信息资料中心”等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体育文化精髓,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有 教师指出要注重体验式教学,充分利用寝室文化节、科技文化艺术节、专家讲座、学术沙龙等形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引导学生积极践行爱国主义。有教师指出 要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精神,将爱国主义教育和劳动教育有机结合,寓教于乐,以劳育人。有教师指出要开展爱国 主义教育系列专题活动,通过主题班会、团组织生活会、社团活动、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培训、邀请抗“疫”亲历者进校园等方式,彰显抗“疫”中的爱国主义精神。
立足网络媒体宣传,强调要注重内容丰富、频率适度,贴近学生实际,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有教师认为要挖掘抗“疫”过程中体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时空对话”,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感染力。有教师认为要积极发挥学校官方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定期推送人物、事件、故事、名言等不同专题的爱国主义特色文稿,积极“发声”,传递正能量。
来源:党委宣传部
撰稿:罗春艺
审核:钟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