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晚,由党委宣传部主办,学校易班工作站、学生辩论协会承办的成都体育学院第二届“易辩到底·行健杯”大学生辩论赛决赛在怀贤楼同传室精彩上演。正方篮球排球系、反方历史文化系代表队就“体育比赛更注重技能还是精神”展开巅峰对决。
两支队伍过五关斩六将闯入决赛,辩手们已更加从容自信。他们思维缜密,引经据典,以翔实的论据、严谨的逻辑论证各自的观点。辩论过程中,双方选手或激情争辩,或旁征博引,唇枪舌剑,妙语连珠。选手们破立攻防却又不失风度,丰富的知识、出色的口才、敏捷的思维令现场不时响起阵阵掌声,精辟的提问和从容的化解更是将比赛气氛一次次推向高潮,充分展示了当代大学生寻真求是的青春风采。

最终,篮球排球系代表队凭借出色表现夺得冠军,历史文化系代表队荣获亚军,田径游泳系和小球系代表队获得季军。历史文化系代表队三辩陈钰玲获得“最佳辩手”荣誉称号,篮球排球系辅导员王方获得“优秀指导老师”荣誉称号。
本次辩论赛获得圆满成功,呈现出鲜明的“五高”特色。
辩题热度高。辩论赛共设置12组辩题,紧扣时代热点和体育院校专业特点,注重理论与现实焦点问题的结合,世界观、认识论与方法论的结合,引发师生“高热度”关注。聚焦大学生成长成才话题,提出“成才的关键在于环境还是个人”“在校大学生积累知识还是塑造人格更重要”“年轻人是否应该按照社会的期待去活”;结合当前人文热点,关注“限制二次创作是否有利于文化发展”“环境保护应以人为本还是以自然为本”“博物馆着火以后,应该先救名画还是猫”;同时,更加注重围绕体育专业特点,大量融入当前体育事业发展的热点话题,如“电子竞技项目应不应该被纳入奥运会”“北京冬奥会的举办文化意义高于经济利益还是经济利益高于文化意义”“体育比赛应更注重技能还是精神”“职业足球俱乐部应以赢利还是比赛名次为首要目的”等,引导青年大学生在辩论中思考、在思考中前进,以“辩”明道,以“论”正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师生参与度高。辩论赛分为初赛、复赛、半决赛、决赛四个阶段十五场比赛,全校13个教学院系全部组队参加,从领队、指导老师,到场上选手、后备队员,再到啦啦队员和现场观众,辩论赛获得师生“高热度”参与。不少院系的党政负责人带头抓,周密安排,亲自指导队伍;辅导员老师精心组队,做好充分思想动员和技术指导;选手们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从赛场礼仪、辩论技巧、语言和知识储备等各方面进行准备;啦啦队员们现场观战,为一场场精彩比赛、一句句经典论辩鼓掌喝彩;更多师生则围绕关注的辩题,为选手们出谋划策,共同参与这场思辨“盛宴”。
线下线上配合度高。辩论赛由学校网络思政平台易班重点打造,通过线下搭台、线上传播,双管齐下共同开展网络思政工作。15场线下活动为大学生搭建了陶冶品行、展现自我、加强交流的平台,现场气氛热烈、人气高涨,吸“睛”效果显著;更多师生通过线上关注赛况,围绕感兴趣的辩题继续“线上辩论”,让辩论赛打破时空得以线上延伸。辩论赛还通过易班、微信、B站、抖音等平台进行宣传,教育部易班网全国首页也进行了展示,赛事影响力通过线上传播持续扩大,推动易班网络思政平台进一步实现“拓展思政空间,实现自我教育”的积极作用。
教育融合度高。本次辩论赛,篮球排球系、田径游泳系、小球系三支以运动训练专项为主的院系突出重围进入半决赛,他们表现出的文化修养、综合素质是我校长期践行“体育精神铸魂,武医传承植根,体文结合丰翼”的课程思政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的成果,是我校大力推动体教融合改革,不断推动大学生文化素养和竞技体育水平协调发展的成果。辩论赛还代表性地展示出我校“思政+体育+文化”的第二课堂建设成果,为进一步提升网络思政实效性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参加过上届辩论赛的毕业生回到学校,为参赛代表队出谋划策,到现场为选手加油助威,搭建了校友育人的平台。
思政专业度高。辩论赛由牵头学校思政工作的党委宣传部主办,从辩题设置、比赛安排到宣传推广,都十分注重融入思政主题,追求思政效果。比赛还得到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全程专业支持,选派优秀思政教师担任专家评委,通过对比赛精准专业的分析点评,注重“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作用,体现“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和“要注重方式方法”讲道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思政教育成效更加突出,鼓励大家将思辨精神和习惯延续到学习生活中,做爱党爱国、明辨是非、见解深刻的新时代大学生。




